下面我们来看原文:
原文1:
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:'自书契之兴,篆、隶滋起,百家千体,纷杂不同。至于尽妙穷神,作范垂代,腾芳飞誉,冠绝古今,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。然去之数百年之内,无人拟者,盖与天挺之性,功力尚少,用笔运神未通其趣,可不然欤?’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:'仆庸疏愚昧,禀命轻微,无禄代耕,留心笔砚。至如天挺、功力,诚如大夫之说。用笔之趣,请闻其说。’
今译1:
有翰林善于书法的大夫对共事的某公子说:“自从文字起源,篆、隶兴起,百家千体,纷杂不同。至于能完美入神,可作楷模流传后世,美名飞扬,古今称绝的,只有王羲之一人而已。以往数百年间,无人能相比者,因天资、功力都缺乏,对笔法的奇幻莫测未通其妙。可不是吗?”公子从容地整整衣袖后说:“我庸疏愚昧,人微言轻,不食俸禄,专心于书法。至于天资、功力,正如大夫所说。而用笔之妙,想听听你的见解。”
原文2:
大夫欣然而笑曰:'此难能也。子欲闻乎?’公子曰:'予自少及长,凝情翰墨,每览异体奇迹,未尝不循环吟玩。抽其妙思,终日临仿,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。’
'夫用笔之法,急捉短搦,迅牵疾掣,悬针垂露,蠖屈蛇伸,洒落萧条,点缀闲雅,行行眩目,字字惊心,若上苑之春花,无处不发,抑亦可观,是予用笔之妙也。’
今译2:
大夫高兴地笑着说:“这是不容易的,你希望听吗?”公子说:“我从小到大,专心书法,每见结体多变,用笔奇妙,未尝不反复的玩赏、体会。分析其美妙构思,终日临仿,以至头发已白也没厌倦和后退。”
大夫说:“用笔的方法,笔要果断敏捷,快行快拽,如悬针,如垂露,如蠖的屈曲,(蠖是尺蠖蛾的幼虫。行动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,)如蛇的伸展。潇洒脱略,从容大方,娴静雅致。行行光彩夺目,字字惊心动魄,如园中之春花,无处不发,多么可观啊!这就是我的用笔奥妙。”
原文3:
公子曰:'幸甚,幸甚!仰承余论,善无所加。然仆见闻异于是,辄以闻见便耽玩之,奉对大贤座,未敢抄说。’大夫曰:'与子同寮,索居日久,既有异同,焉得不叙?’公子曰:'向之造次,滥有斯言,今切再思,恐不足取。’大夫曰:'妙善异述,达者共传,请不秘之,粗陈梗概。’
今译3:
公子说:“非常幸运!非常幸运!听到你的高论,真是再好不过了。然而我的见闻有不同于此的,每当听到便深加玩味,现在面对您,不敢全照您的说法。”大夫说:“咱们是同事,相处日久,既有不同见解,哪有什么不可谈的?”公子说:“以前轻率,言谈过度,现在仔细再想,恐怕不钩正确。”大夫说:“好的不同论点,是通达事理的人应相互交流的,请勿秘守,大致说说。”
原文4:
公子安退位逡巡,缓颊而言曰:'夫用笔之体会,须钩粘才把,缓绁徐收,梯不虚发,斫必有由。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。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,壮则啒吻而嶱嶫,丽则绮靡而清遒。若枯松之卧高岭,类巨石之偃鸿沟,同鸾凤之鼓舞,等鸳鹭之沉浮。仿佛兮若神仙来往,宛转兮似兽伏龙游。其墨或洒或淡,或浸或燥,遂其形势,随其变巧,藏锋靡露,压尾难讨,忽正忽斜,半真半草。唯截纸棱,撇捩窈绍,务在经实,无令怯少。隐隐轸轸,譬河汉之出众星,昆冈之出珍宝,既错落而灿烂,复趢连而埽撩。方圆上下而相副,绎络盘桓而围绕,观寥廓兮似察,始登岸而逾好。用笔之趣,信然可珍,窃谓合乎古道。’
今译4:
公子于是离开座位,踱步再三,婉转地说:“用笔的体会,必须深入探取,掌握裁夺。缓行慢收,像登梯子一样不虚发,像斫木头一样有根据。来去上下,悠闲而超逸。刚健时像铁画银钩,柔媚时像银钩一样,粗壮时像啒吻一样高耸,秀丽时像绮靡一样清新遒劲。像枯松卧在高岭上,像巨石倒卧在鸿沟里,像鸾凤起舞,像鸳鸯沉浮。仿佛像神仙来往,飘忽无踪,宛转像兽伏龙游,委充曲折。其墨色或鲜明或淡雅、或湿润或枯燥。
按照字的态势,随其巧妙变化,藏锋不露,收笔藏头护尾。忽正忽斜,半真半草。只有用“截断纸棱”的笔法(作方笔解)在纸上呈现出棱侧之势,一撇一折才能美好,点画务必坚实,不使怯弱。隐隐约约,譬如银河的众星,昆仑山的美玉,既交错缤纷而光彩灿烂,又相续连接而缭绕。方圆上下相互映衬,像丝络盘桓围绕,看空阔处(用笔之趣)非常昭著,才能登达更为美好的书法彼岸。用笔的意趣,确实值得珍视,我个人认为这合乎古人之道了。”
原文5:
大夫应声而起,行吟而叹曰:'夫游畎浍者,讵测溟海之深;升培塿者,宁知泰山之峻。今属公子吐论,通幽洞微,过锺、张之门,入羲、献之室,重光前哲,垂裕后昆。中心藏之,盖棺乃止。’公子谢曰:'鄙说疏浅,未足可珍,忽枉话言,不胜惭惧。’
今译6:
大夫听完霍地站起身来,边走边自言自语地叹息道:“走田间小沟的人,岂能测知大海的深度,立在小丘之上,哪知泰山的高大。今天听到公子的谈论,洞察书法的秘奥,已是近于钟繇、张芝的门径,进入羲之、献之的书法殿堂了。真乃可以光复前贤,流传后代。我将铭记于心中,直至终身。”公子谢道:“我的见解粗疏肤浅,不足以珍重,现在您屈尊听我讲话,十分惭愧惶恐。”
全文完。
欧阳询的用笔论是他在书法方面的重要论述之一,主要阐述了书法的用笔方法和技巧。
欧阳询认为,书法的用笔应该注重笔画的起笔、收笔、转折和笔画之间的衔接等方面,强调了用笔的稳定性和准确性。他还提出了“藏头护尾”、“中锋用笔”、“横平竖直”等原则,强调了书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。
总的来说,欧阳询的用笔论对于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书法家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,对于提高书法水平和审美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。同时,他的用笔论也对于书法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成为了中国书法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加杠杆炒股的平台,炒股杠杆平台哪家好,股票配资官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