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1992年8月4日早晨,三架银灰色的苏-27战机从俄罗斯德日达基地腾空而起。
机舱里,中国空军第三师师长张建平紧紧握着操纵杆,心情既兴奋又紧张。
几个小时后,当雷达屏幕上突然亮起刺眼的红灯时,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米格-21的火控雷达死死锁定着他们,无线电里传来冰冷的蒙古语:"立即离开我国领空,否则开火!
"
这到底怎么回事?
在苏联时代,苏联飞机飞过蒙古就像回自己家一样随意,从来不需要打招呼。
现在怎么变了?
苏联垮台,一切都变了
要说清楚这事,得从1990年说起。
那年6月,中央军委下了个重大决定——花重金买苏联最先进的苏-27战机。
这个代号"906工程"的计划,可是关系到中国空军的生死存亡。
当时中国空军的家底让人心酸。
主力还是歼-6、歼-7这些老古董,面对周边越来越先进的空中威胁,简直就是拿大刀对机关枪。
1990年海湾战争一打,伊拉克空军瞬间被美军打得稀碎,这给中国空军敲响了警钟。
谈判过程那叫一个艰难。
苏联人死活不愿意卖苏-27,非要推销米格-29。
刘华清副主席火了:"要买就买最好的,苏-27!
"据说中国代表团在酒桌上跟苏联人大谈革命友谊,愣是把对方给忽悠瘸了。
1990年12月,合同终于签了。
26架苏-27,总价30亿元,大部分还得以货换货的方式支付。
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。
谁知道合同刚签没多久,苏联就垮了。
1991年12月26日,存在了69年的红色巨人轰然倒塌。
当时在莫斯科的中国军购代表团都懵了,曹刚川上将他们被困在饭店里,眼看着街上乱成一团。
心里那个急啊!
几十亿的买卖,要是黄了可怎么办?
蒙古人翻脸不认人
幸好俄罗斯表态要继续履行合同。
对当时的俄国来说,中国这笔军售简直就是救命钱。
经济都快崩盘了,哪还顾得上什么面子?
据说俄国政府把中国支付的美元全收走了,给工厂工人发的是中国援助的罐头和羽绒衣当工资。
1992年6月,第一批苏-27安全飞到了芜湖。
到了8月4日,轮到张建平他们这批了。
按计划,三架苏-27UBK双座教练机从德日达起飞,经蒙古飞回中国。
结果就出了这档子事。
蒙古人的态度变化确实让人意外。
在苏联时代,蒙古就是苏联的忠实小弟,对苏联那叫一个言听计从。
苏联飞机想什么时候飞过就什么时候飞过,从来没人敢说个不字。
但苏联一垮,蒙古人立马翻了脸。
1990年代初就开始搞民主转型,提出了个"第三邻国"政策。
什么意思?
就是除了中俄两个邻居,还要找美国、日本这些"第三邻国"来平衡。
蒙古人有个比喻挺形象:一口锅要支稳,光两块石头不行,得有第三个支点。
这话听着有道理,但现实很骨感。
蒙古95%的石油得从俄国买,基建项目还得靠中国。
地理位置摆在那儿,想完全摆脱中俄影响?
做梦呢。
20万美元的"过路费"
话说回那次拦截。
蒙古空军的米格-21虽然是老飞机,但火控雷达锁定苏-27还是没问题的。
当时机舱里的气氛紧张得要命,张建平看着雷达屏幕上的锁定信号,手心都出汗了。
这些飞机价值几千万美元,是中国空军现代化的希望。
要是在这儿出了事,回去怎么交代?
俄国飞行员也慌了,赶紧掉头飞回德日达。
降落后大家才松了口气,但问题还得解决。
经过一番外交斡旋,蒙古方面开出了条件:20万美元"过路费",否则免谈。
这钱听着不多,但性质恶劣。
明摆着就是趁火打劫。
不过中国外交部门处理得很理性,没有跟蒙古较劲。
钱照付,飞机照飞。
在乌兰巴托加油时还发生了个小插曲:俄国飞行员非要喝伏特加,说不喝酒飞不了飞机。
中国大使馆的人哭笑不得,最后还真给弄了几瓶。
苏-27改变中国空军命运
虽然过程曲折,但苏-27最终还是安全到了芜湖。
这批飞机的到来,彻底改变了中国空军的面貌。
在苏-27之前,中国空军虽然号称世界第三大,但主力还是五六十年代水平的老飞机。
面对现代化的空中威胁,基本就是活靶子。
苏-27的到来让中国空军终于有了底气。
1996年台海演习时,苏-27首次在央视公开亮相,那流畅的外形震撼了全世界。
这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进入现代化时代。
更重要的是技术转移。
中国不仅买了飞机,还买了生产线。
虽然最初的歼-11A造得一塌糊涂,但通过不断摸索,最终掌握了核心技术。
现在的歼-11B、歼-15、歼-16,都是在苏-27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
这次引进还让中国对国际关系有了新认识。
连蒙古这样的小国都敢跟大国叫板,说明后冷战时代的规则确实变了。
小国也有自己的算盘,不能再用老眼光看问题。
历史的转折点
回头看,1992年那次空中惊魂记虽然只是个小插曲,但它折射的是整个时代的变迁。
苏联垮了,蒙古独立了,中国在崛起。
所有这些历史进程都在那个紧张时刻交汇了。
苏-27的成功引进,不仅给中国空军装上了现代化的翅膀,也为中国在21世纪的大国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权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那20万美元的"过路费"花得还算值。
张建平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,那是他飞行生涯中最紧张的几个小时。
但正是这种紧张,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。
现在30多年过去了,中国空军已经今非昔比。
歼-20隐身战机翱翔蓝天,运-20大型运输机四海驰骋。
但回想起1992年那个夏天,苏-27带给中国空军的不仅是技术跨越,更是信心的重建。
加杠杆炒股的平台,炒股杠杆平台哪家好,股票配资官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